3月9日,新華社播發《為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紀實》后,在福建省林業系統引起廣泛反響。從集體林改到水土流失治理,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林業,福建務林人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要不辱使命,凝心聚力,要擔當起生態建設重任,以更扎實的作風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林業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清水秀 成為福建的亮麗名片
早在200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就創新性地提出了“生態省”戰略構想。圍繞這一戰略構想,八閩兒女在生態建設大道上揚鞭策馬,一路前行。從2001年至今,福建年均造林綠化面積超過200萬畝,特別是2011年實施的“大造林”活動,當年就創下造林規模的歷史之最——完成造林面積701萬畝。2010年啟動的“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5年來共完成“四綠”工程造林508.8萬畝,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25個、綠色開發區121個、綠色校園1419個、綠色軍營234個、綠色鄉鎮429個、綠色村莊5912個,綠色通道新增綠化里程2.19萬公里。
森林進了城、下了鄉、入了村、上了路。據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95%,持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森林面積達12019.05萬畝,林木蓄積量達6.08億立方米。與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相比,森林面積凈增519.3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2.85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凈增1.24億立方米,提前2年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森林資源“雙增”的目標。
福建始終重視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沿海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強制保護,加大了林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的建設力度。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江河下游補上游地區政策,率先開征森林資源補償費,率先開展林地占補平衡試點,率先開展對各縣(市、區)林業“雙增”目標年度考核,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年每畝17元。目前,福建省已建設林業自然保護區86處、國家森林公園157個,特別是“雙世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世界同緯度帶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以“世界生物之窗”聞名于世。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福建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示范區。
今天的福建,水、大氣、生態環境指標一直保持全優,“山清水秀天藍地綠”已成為福建省最亮麗的名片。
溝壑縱橫 變為如今的綠意盎然
《閩東日報》近日刊發《“森林是水庫、錢庫和糧庫”》,這是習近平同志的《閩東的振興在于“林”——試論閩東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一文中,關于“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的形象比喻和深入闡釋,飽含著人與自然、經濟與生態的深刻哲理。
在一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如果破壞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壞了水,山就變成了禿山,水就變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變成了沒有養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溝壑縱橫。
“森林是水庫、錢庫和糧庫”,福建省長汀縣廣大群眾對此感觸最為深刻。
作為曾經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多年前的長汀縣溝壑縱橫,不少地方出現“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1999年,習近平同志將長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01年10月,習近平作出了“再干八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的重要指示。“進則全勝,不進則退”,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8日,習近平兩次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在習近平同志的關心支持下,長汀人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2.8萬畝,減少水土流失面積98.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現在的79.8%,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如今的長汀縣,已是處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草木馥郁,綠意盎然。2012年,全國林業廳局長現場會在長汀召開,“長汀經驗”推廣全國,成為中國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態省建設的一面旗幟。
良好的生態成為了長汀經濟發展的金山銀山。三洲鎮政府把楊梅作為支柱產業,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據統計,三洲鎮楊梅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成為閩西聞名的“楊梅之鄉”,一顆顆楊梅成了“富民果”,拓寬了農民致富路。
生態美才能百姓富。
楊梅樹長成后,攔截了山上的雨水,雨水匯集到山下,其他植被開始逐漸恢復,濕地公園應運而生。2014年,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獲批,成為福建第四個國家濕地公園。據統計,今年春節長假期間,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僅正月初一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春節期間接待旅客超兩萬人次。
集體林改 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先行先試是福建的優良傳統,尤其是福建林業在興林又富民方面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2002年,習近平同志就對武平縣集體林改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全省集體林改試點工作。如今,這項被譽為我國農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改革已將27億畝山林承包到戶,為5億農民帶來福祉。
2003年,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6年,福建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又率先推進綜合配套改革。2009年、2013年,福建省政府分別出臺《關于持續深化林改 建設海西現代林業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鞏固提升了林改成果,有效調動了廣大林農和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在全國集體林改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全國集體林改的一面旗幟。
據統計,截至2014年,福建省有林業專業合作社2280家,經營面積802.82萬畝;林權抵押貸款累計達129.7億元。2015年3月,全國首家省級林木收儲中心——福建福人林木收儲有限公司在福州掛牌運營。從2014年起,全省森林綜合保險每畝保額提高到600元,在保面積突破1.1億畝、參保率超過90%。
集體林改盤活了林業資源,加快了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2014年,全省新增境內外上市涉林企業3家、累計22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8件、累計31件;國家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共176家。2014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3972億元。
牢記囑托 讓綠色永駐八閩大地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讓綠色深扎八閩大地這片沃土,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
福建務林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主動適應新常態,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全省務林人將加強造林綠化美化工作,確保全省森林覆蓋率65.95%以上、森林蓄積量增長、林地保有量13680萬畝目標的實現;堅持林木采伐跡地必須造上林、森林火燒跡地和林業有害生物采伐跡地及盜砍濫伐跡地必須造上林、項目建設占用征收林地必須通過等面積以上荒山或非規劃林地造林補充進來。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穩定和落實產權、改善林業融資環境,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加快現代林業發展,培育壯大新興林業產業,繼續抓好林下經濟、現代農業(竹業、油茶、花卉)項目實施,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以及涉林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建設。強化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健全最嚴格的林地、濕地保護制度,加快制修訂《福建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林業相關法律。